|
|
【保密宣传】保密知识宣传·第三期
|
2022-05-19 15:48:35.0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75
|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有原始定密权的,应当根据相对应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没有原始定密权而需要定密的,应当先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有原始定密权的上级机关定密授权。 机关、单位如执行上级机关、单位或者办理其他机关、单位已定密事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属于派生定密,可根据所执行或者办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原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国家秘密确定的基本程序是: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对照相对应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的规定,或者根据所执行或办理的国家秘密事项提出定密的具体意见,再由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制作涉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印制公司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电磁泄漏发射防护等措施;制作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要及时销毁。复制涉密载体和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如何管理? 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复制、摘录、引用、汇编,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绝密级涉密载体,不得复制、摘录、引用、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必须征得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批准同意。 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电子政务内网)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指派专人传递时,要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在本市内传递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电子政务内网进行。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实行二人护送制。 禁止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传递涉密文件。微信传递涉密文件导致泄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条第七款“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政机关、涉密单位工作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涉密载体全部清退,办理移交和保密承诺手续。 对于调出人员,原单位应在其调出前,要求其清退所持有的各类国家秘密载体(含纸质的、电子的);对于接收单位则应在其调入时再次提醒,保证调入人员清退在原单位持有的各类国家秘密载体(含纸质版、电子版)。 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指定的单位销毁。机关、单位送销涉密载体应当分类封装、安全运送,并派专人现场监销。 机关、单位却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涉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销毁标准。
|
|
|
|
|
|
|
友情链接 |
-
-
-
-
|
|
|
|